《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吴根友 pdf,txt,epub,azw3,mobi格式Kindle电子书免费下载-ebook22
<legend id='EBOOK'><style id='EBOOK'><dir id='EBOOK'><q id='EBOOK'></q></dir></style></legend>
    • <bdo id='EBOOK'></bdo><ul id='EBOOK'></ul>

  1. <small id='EBOOK'></small><noframes id='EBOOK'>

      <i id='EBOOK'><tr id='EBOOK'><dt id='EBOOK'><q id='EBOOK'><span id='EBOOK'><b id='EBOOK'><form id='EBOOK'><ins id='EBOOK'></ins><ul id='EBOOK'></ul><sub id='EBOOK'></sub></form><legend id='EBOOK'></legend><bdo id='EBOOK'><pre id='EBOOK'><center id='EBOOK'></center></pre></bdo></b><th id='EBOOK'></th></span></q></dt></tr></i><div id='EBOOK'><tfoot id='EBOOK'></tfoot><dl id='EBOOK'><fieldset id='EBOOK'></fieldset></dl></div>

      <tfoot id='EBOOK'></tfoot>

    1. ebook22电子书网,免费提供pdf,txt,epub,azw3,mobi格式Kindle电子书下载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生活ebook22 2019-10-10 19:18:28A+A-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ebook书名: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作者:吴根友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出版年:2018年

      页数:544

      格式:ebook

      ISBN:9787313183958

      内容简介:

         就思想而论,道家学派,实始于老聃,其最为核心的概念曰“道”。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他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依道而看,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最适宜的方式向着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最适宜的良性关系。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哲学、明清哲学、比较哲学;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访学;出版《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10余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教育部、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目录:


      第一编 道家思想通论 ………………………………………………1
      第一节 总论…………………………………………………………3
      第二节 老子…………………………………………………………8
      第三节 文子与关尹子、杨朱、列子 ……………………………50
      第四节 庄子 ………………………………………………………70
      第五节 《黄老帛书》 ……………………………………………100
      第六节 《管子》与稷下道家 ……………………………………112
      第七节 其他道家
      ———鹖冠子及其他 ……………………………………128
      第二编 老庄思想的现代转化……………………………………151
      第一节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153
      第二节 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 ………………………………… 172
      第三节 依道而“看”与人的能在
      ———道家的人生哲学 …………………………………183
      第四节 略论老庄的生命哲学 ……………………………………202
      第五节 简论老庄学派的语言哲学思想 …………………………215
      第六节 道家管理智慧 ……………………………………………233
      第三编 老庄思想探微…………………………………………251
      第一节 由词以通道
      ———老子哲学的概念分析……………………………253
      第二节 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
      ———以《秋水》篇为例 …………………………………313
      第三节 庄子论“真人”与“真知”关系命题的现代诠释…………326
      第四节 《庄子》“内七篇”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
      “生死观”之比较 ……………………………………………342
      第五节 庄子《齐物论》篇“莫若以明”合解 ………………………361
      第六节 “天籁”与“卮言”新论 ……………………………………383
      第七节 “坐忘”非端坐而忘解 ………………………………………407
      附录 ………………………………………………………………………439
      一、道论在简本《老子》中的地位及道、德等概念在简、
      帛、王本中含义异同初探……………………………………………441
      二、从“道生法”命题看《帛书黄帝四经》中的法哲学思想…………457
      三、楚简本《老子》“大植若屈”新解(外四则) ……………………473
      四、以楚简本“大植若屈”与王弼本“大直若屈”之差异
      为例看老子思想演化的轨迹 …………………………………………482
      人名索引………………………………………………………………………496
      书名索引………………………………………………………………………507
      名词索引………………………………………………………………………518
      跋………………………………………………………………………………541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本站电子书内容均来自网络ebook22电子书网整理呈现,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
      ebook资源: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 专业主义

        《专业主义》电子书免费下载

        《专业主义》这本书着重阐释了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见警示人们重新思考专业的内涵与效用,培养并吸纳专业人才。对于企业而言,《专业主义》匡正了世人对“专业”的误解,管...

        01月01日[经营]

      • 永恒的敌人

        《永恒的敌人》电子书免费下载

        在《永恒的敌人》中,扎加耶夫斯基怀着某种自我意识重新审视了同胞切斯瓦夫•米沃什的抒情、他描绘的“二战”前的波兰,以及米沃什式的悲悯、信仰与怀疑的混合。这部诗集再次探索了那些曾经定义他诗人生涯的主题——对地域、语言和历史的动人沉思。尤其令人动...

        01月01日[文学]

      •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电子书免费下载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内容简介:如今,“丰富”已经不再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超市货架上的同类商品往往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商家都宣称他们自己的商品是“更新、更好”的。疯狂的竞争促使商家面面俱到地改善产品弱点,企业之间互相追逐,最终导致商品平...

        01月01日[经营] 营销

      • 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

        《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电子书免费下载

        《蜂巢思维:群体意识如何影响你》我们常常一起感动,一起愤怒;我们会同时爱一个人,也会同时讨厌一个人。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的感知,都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所同步。每个人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01月01日[生活]

      • 崩塌的帝国

        《崩塌的帝国》电子书免费下载

        《崩塌的帝国​》帝国飘摇是英雄诞生的战场,还是野心家登台的契机? 遥远的未来,星河纵横交错,连接起一个波澜壮阔的新帝国:“互惠帝国”。在帝国庇荫下,47颗住人星球繁荣昌盛,借由神秘的星河互通贸易,历经千年而不衰。 然而,绵延千年的帝国辉煌之下,...

        01月01日[流行]

      ebook22电子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全部书籍 网站地图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皆由ebook22电子书网(www.ebook22.com)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